
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匠心之路
□ 孙爱武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教育业态重塑,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面向产业、面向区域、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是应用型大学需担当的大使命。
2000年,南京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后提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理念,突破当时“新建本科院校对标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路径依赖,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现时,应用型人才培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供需结构错配、理论实践脱节、能力培养缺位、就业期望错位等矛盾。南京工程学院坚持“四维赋能”破解矛盾,以心无旁骛的匠心精神打通卡点堵点,开拓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匠心之路,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主体赋能:破解“供需结构错配”
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与信息阻隔。高校作为“育人方”,遵循学科发展的要求办学育人,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尚不透彻,这是造成供需结构错配的根本原因。其实,高校也有可用于发展现实生产力乃至新质生产力的资源与能力,企业作为“用人方”也有高校无法提供的可用于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主体赋能”是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双元育人的核心机制,将企业从“用人方”转变为参与人才培养的“育人方”,与高校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这是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亦是破解人才供需结构矛盾的根本路径。学校不断深化与数十家龙头企业的合作,组建“理论强的校内教师+实践精的企业工程师”双师团队,实行“共建学科专业、共订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管教学过程、共评教学质量、共担教育责任”机制,有效破解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实现企业得人才和技术、高校出人才和成果的共赢格局。
路径赋能:弥合“理论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的最优路径,而理论与实践脱节则是高校需要长期医治的“顽疾”。路径赋能是突破囿于课堂教学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的传统路径,运用多种形式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频共振。在改革实践中,学校以“项目引领,能力进阶”为核心,以真实产业项目和技术问题为驱动,重构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学”,实现从知识验证到问题解决的能力跃升。在实施路径上,实施“大课程、小项目、全要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大课程建设秉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实践与理论互促逻辑,进行工程项目逐层分解和项目课程组合进阶,实现“项目课程化”与“课程项目化”的双向赋能。小项目实施是将大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小而精、低成本、易实施”的小项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学生在“学、探、练、演”的过程中实现能力进阶,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
空间赋能:支撑“能力结构变革”
空间赋能是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虚实结合,场景重构”为核心,结合物理实训空间与虚拟仿真空间,构建高度沉浸、可反复试错的“教学—实践—创新”一体化平台,突破教学时空限制,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整合校内物理实体实训、虚拟仿真拓展、校外技能实操场景的资源,“以实强虚”推动传统教学资源向线上聚合,“以虚补实”运用数字技术丰富教育形态。学生在高度沉浸的环境中,可反复进行技能训练与创新尝试,沿着“理论学习懂方法—虚拟学习强技能—实践学习练操作—线上学习再拓展”的线上、线下能力进阶路径,实现从知识验证到问题解决、从单一技能到综合创新的能力提升,从而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的新要求。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空间维度的关键支撑。
目标赋能:调适“就业期望错位”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错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简单操作性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升级,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能适应岗位要求。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偏高,没有到艰苦岗位就业的思想准备,就业市场的变化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塑培养目标,不能局限于培养学生某一个专门职业或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赋能是以“创新导向,价值塑造”为核心,调适“就业期望错位”。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以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一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秉持工匠精神,遵循行业规范,具有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工程能力;二是迁移运用能力,对专业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多场景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多领域、跨领域应用;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捕捉新机遇、探索新方法、创造新价值;四是终身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技术和产业快速变革中坚持终身学习,适应长远职业发展。
随着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必将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新闻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11/04/node_12.html#content_1499356
                
            
        
            






